乐活西津 > 看见西津 >

美文|《润州六纪》第二章:时光知味 岁月含香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3-04-02 浏览次数1 次

图片


重拾润州古城的历史记忆,是对以往岁月的回顾和捡拾。因为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专属的历史记忆。对于这座城市曾经居民来说,这样的历史记忆既是城市归属感又是城市荣誉感的体现。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某种程度上会对这样的历史记忆有所破坏,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些特定的历史记忆,虽会得到城市居民的口口相传,但随着城市面貌的逐渐转变,特别是传统建筑文化的大量消失,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无疑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模糊,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谁也无法抗拒和改变。


图片

西津渡书香府邸酒店


我这次来镇江调研与考察,承蒙老朋友厚爱,特地让我入住润州区小街115号原广肇公所的历史建筑,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我对这组老建筑是非常了解的,它距离我曾经借居的吉安里,只有数步之遥,整修后都不敢认了,现在改名为:西津渡书香府邸酒店。感觉不错,品位上升到星级标准,关键是客服人员整体素质好!这才能称之为:宾至如归!


图片

清晨的小码头街


入住的前两夜常常失眠,回忆的杂事太多,故静不下心来想工作,只等待快点儿天亮就起床,一洗漱后直奔西津渡古街而去。早晨的空气特别新鲜,见不到任何行人,一只不知名的流浪小狗,呆呆地望着我。我俩对视了一下无语离开。我穿街过巷都没见早起的人,所有的建筑在晨曦里可能还没有睡醒,安静得有些孤独。


图片

京江亭 杜秋娘雕像 王瑶 摄


后来走到蒜山旁,本想和石雕的杜秋娘聊聊,人家根本不知道我是谁,只有花草树木葱茏的绿意让我感觉真正春寒的味道,草叶上夜露凝成的一颗颗小星星,是那样的晶莹剔透。好长时间阳光灿烂的笑容都没有看到照耀过来。那就转身去看这些经历过岁月沉淀的历史建筑吧!

图片




图片

昭关石塔-观音洞-救生会 王天宇 摄


说真的,西津渡古街的真实美,应该找准时间去解读,并非什么时候都能读懂、读透的。浓重的情思,华彩的意象,奇诡的象征,都深藏在多种神秘气氛笼罩下,找准了它才能扑面而来,让你挡都挡不住。记得在石塔下的观音洞,我就想起自己和佛教有关的缘分,当然,我对佛教也谈不上研究有多深,这个体系过于庞大了。但我这辈子的许多活动,都和此有关联。中国的著名佛教寺院,不敢讲全部到此一游过,至少其中重要的佛教圣地均做过专题研究。从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河南洛阳白马寺,到丝绸之路上无数个点与面我都考察调研过。特别是古龟兹国的石窟寺克孜尔千佛洞,我曾经在那里住了二十多天,所有的洞窟都做过调研,最终为《中国文物报》采写了二十多篇《龟兹如梦》的纪实性专访,供报纸连载。从佛教的起源到沿丝绸之路越天山、昆仑,沿着河西走廊进玉门、敦煌,再进入中原地区,这条考察线路我不仅仅是走,关键是读懂,然后就想读透。后来还多次随各种探索研究的学术活动,深入早已经消忘的荒漠戈壁寻找这些消失的佛教文化。许多时候你对石窟寺仰慕,艺术的因素要远远过于宗教的情绪,所有的佛、菩萨都是那么的灵性,法相庄严中更多地融入了慈祥、安宁,许多微微上翘的唇髭,既有佛的神性又有与人亲和的恳切。无不感到这种亲抚的存在。这可是人们对遥远彼岸那个极乐净土的向往啊!一切都是如此明媚美妙。凝固千年的造型,竟然有如此活灵活现的魅力,显然早已经超越了匠心工艺的技巧,让人们体验了宗教情绪想象的羽翼舒展,在彼岸乐土上任意翱翔。当你来到这种场合,就会深深地觉得,宗教对心灵的抚慰已经远远超越了迷信,而成为精神的净化和提升,宗教的行为通常转化为顶级的艺术。圣行不会繁琐无端,而是洗练之至,化为不舍昼夜的敲凿或打磨的声响,恶行都会为此而止步。

这次来镇江调研,绝对不是一下心血来潮,如果不是疫情蔓延的趋势,我早就已经完成了预定的创作方案,既然来了,就应该认真地阅读这座城市。今天的镇江市和其他城市一样,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需要从“外延式”的扩展,向“内涵式”结构挖潜的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更多丰富而内敛的细节来丰满羽翼。城市不仅是经济和社会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和精神的载体。一座城市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文化和人文情怀的进步史。雅典诸城邦曾经都是弹丸小城,但它们却因孕育了西方哲学及人文思想而在蒙昧与蛮荒中鹤立鸡群,成为当时整个欧洲当之无愧的中心,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图片

西津渡街景 蓝建民 摄


东方形胜,灵秀润州。历史上的经典人物太多了,又曾经是国民政府江苏省会城市,我们有理由与职责,以丰厚的人文精神打造好魅力无限的城市山林。最难能可贵的是,目前整个西津渡古街,历史片区的提升整治,已经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一个“典范与模式”!这个突破性进展,正好为这座著名的文化古城奠定了坚实的整治基础。再到小街走一走,还有很多老房子没有修缮,还有很多地方已经搬迁一空,或者说,关于镇江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还有大片的文章没有写,前面有西津渡修复的经验,到了小街、大龙王巷,像庐州会馆、布业公所、于家大院、救火会,以及像革命家嵇直故居这样一批历史建筑,我们应该怎么做?需要静下心来,好好读透西津渡片区整治行动中那些得与失,想好了再动手。像小街这样的历史文化片区未来的改造方案怎么做?已经拆除了的怎样和原有的历史建筑构成整体风貌?这是一个科学问题,千万不可领导一拍脑袋就上。像南京老城南街坊改造项目的无奈,绝对不应该再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出现。

你手上的权利是人民给予的,你就应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实事,否则,你就是对不起人民,对这座生你养你的历史文化名城不负责任,对脚下的这块土地不负责任。


图片

欧式广场 工部局旧址 王天宇 摄


研究西津渡历史街区的建筑文化遗存,必须结合这块土地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进行细致的梳理、分析。为什么镇江的西洋建筑基本都集中在这样一块弹丸之地?从1845年中国产生第一个租界开始到1945年全部被收回,在这整整100年的岁月中,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悲哀与痛苦,一个完整的民族在历经千辛万苦的磨难中,能够还保持着自己的良知,也算不容易了。正是在这种无奈之下,当时的中国各通商口岸出现了许多不受中国政管辖和法律约束的“国中之国”。外国殖民统治下的人民生存空间被压缩到最低层。这些趾高气扬的洋人,俨然以主人的姿态占据着这块土地。从历史角度来看,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是国家的耻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罪恶的活见证。但是如仅从建筑的角度来看,租界建筑引入的西洋建筑语言,以及与传统建筑语言的融合而产生的民国建筑的新元素,这倒是好事,人类应该有包容互鉴的胸怀与尊严,建筑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这不能不说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建筑文化的遗产记忆。


图片

英国领事馆旧址 孙道永 摄


1858年,依据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规定,镇江开埠。1861年2月23日,英国参赞巴夏礼与常镇道关署江骥订立租约,议定镇江城外银山上下一块空地开辟为英租界。自此,镇江开始了长达近70年的租界历史。老牌的帝国主义的这一步,又引来了其他国家公司的野心,英国、美国领事馆的建立,导致了巡捕房、税务司公馆、亚细亚、德士古火油公司,还有海关、邮政、自来水、电力、医疗、卫生、教堂、教会学校一应齐全地入侵,帝国主义入侵的老一套就是这样一条龙全部上。1927年3月24日,镇江英国领事馆及英租界工部局大楼等资产由英领事怀雅特交由镇江商会陆小波先生代管。1927年11月11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租界。

经过修缮、整饬以后的旧租界,今天名之为“鉴园”。旧租界范围内一切西式建筑,已经全部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最有讽刺味道的原英国领事馆,现在不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收藏丰厚的镇江市博物馆。这些近现代建筑除了成为最鲜活的侵略者历史罪证,更是教育后代最直接的鲜活教科书。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用我们这个民族无数血的教训换来的警示之言。

因此,我认为人文精神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文精神凝结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更是改变创新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将为我们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不竭动力和精神力量。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在我的心目中,城市,就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活体,它有灵魂也有肌理,灵魂融汇于肌理,文化显现于风貌。当然,它也需要新陈代谢,但是,这种代谢应像细胞一样,是一种“有机”的更新,而绝非是生硬的替换。我曾经同众多名城保护界的前辈们一直坚持认为,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并非取决于高楼大厦的多少,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才是根本。我们的城市现代化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基本内容就是要具备较高较强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要有现代化的社会设施和基础建设施,要有结构优化的现代产业链,更要有现代化的城市管理设施及手段。另一方面,很少有人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它是城市的根、城市的血脉,是这座城市人的精神家园,时时刻刻在慰藉他们疲惫的心灵、激励他们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自信和笃定。所以说,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投入应该是最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就是有效地保护好街区内历史文化遗存及自然文化景观,充分体现本地域内的文化特色和价值特征,处理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历史与人文、自然环境的协调,使持续发展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与新时代的文化完美衔接,把城市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因此,我和众多专家们一致坚持,城市的有机更新,并非是昔日的旧城改造,而是对过去“革命式”的旧城改造的一种反思和修正,它绝不是简单的“除旧布新”,而应该在旧貌换新颜中,更完美地保护、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在创新发展中,引领城市向着有序协调、和谐共生的方向健康发展。整个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和对西洋建筑修旧如旧的鮮活例子就放在那,这就是传承记忆、这就是良心工程、这就是对历史负责。

我曾在许多名城讲课,但底线和原则问题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我始终坚信城市是文化的摇篮,一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就是它的人文环境是否深厚,只有把今天的城市建设深深地扎根于优秀的历史文化土壤,才能赋予这座城市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文化品质,才能塑造城市良好的形象、展示城市独特的个性。我希望镇江市政府责任部门的主要领导人,能够通过保留既定历史环境,使人们更多地认识和理解这座山林城市的文化特征,采取合理必要的保护和更新方法,并在适当的时候,也要注意接纳某些现代和未来城市功能的特殊需要,通过外在物质环境的保护与内在功能的更新,将这座文化名城的景观特色、传统文脉和文化内涵嫁接到新的城市经济社会基础之上,从而使其获得更加完美的发展动力。因为镇江市手里有真的、好的东西,许多故事无需刻意去编织,除了真山真水的城市山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大运河线型世界文化遗产中绝不可能缺失的文化节点、西津渡中西建筑文化展示区!没有一件是假的,都货真价实地摆在那里。只要我们自己操作的好,什么奇迹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我这一生曾经多次陪伴谢辰生、罗哲文两位恩师,在全国名城保护中奔忙,有时入住酒店后心情好,加上当天考察了许多好地方,就喜欢和两位先生闲聊历史,拿魏晋南北朝人和南北朝之间历史文化进行截然相反的审美比较,可比来比去,最终还是拜倒在北朝人刻石窟。建寺院,佞佛求福保佑的一边,这个质朴、粗犷、浑厚阳刚的北朝人太有个性了,一个部族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虽然没有南朝人精细,却把智慧都留在众多的石窟寺雕像的身上。南派的江左风流,疏放妍妙;北派的中原古朴厚重。南朝的四百八十寺如果和盛极一时的洛阳伽蓝一比差距出来了。春兰秋菊,各摘其味,只要我们自己心灵充实了,一切让历史说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介绍

丹青


学者,散文家,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1955年生于北京,发表散文、随笔小说、诗歌、论文7百余万字。1992年追随中国著名古建筑保护与研究专家罗哲文先生,学习文化遗产与名城保护,是罗哲文先生的关门弟子,也是中国考古文物界泰斗谢辰生先生的唯一弟子。曾任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遗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副主席等职,2008年被评为首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

图片

(图文来源:《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