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西津 > 西津街区 >

文史 | 《大义救生话红船》:周忱造巨舰、修长堤的历史真相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2-12-31 浏览次数1 次

图片


周忱造巨舰、修长堤的历史真相


明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运输的需要,渡口的建设管理也更加重要。明宣德、正统年间,时任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督理粮储的周忱,对于西津渡及瓜洲渡的码头建设,做了三件大事:造大型渡船、修筑渡口石堤、建造江滨待渡楼。这一有益于两岸人民的义举,值得后世以为楷模。不过这些义举的时间、地点的细节,却隐含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揣摩,以还历史本来面目。





01

整造巨舰 既是义渡 亦是拯溺


周忱(1381年-1453年),字恂如,号双崖,江西吉水县人。明代名臣,以善理财税闻名于朝。永乐二年,周忱进士及第。当时要选28名新科进士入翰林院(文渊阁)深造,对应二十八宿。周忱认为自己年纪尚小,自请加入成为第29人。明成祖阅览奏章后大喜,说他是“有志之士也”。此后浮沉官署二十年,未得升迁。后经户部尚书夏元吉举荐,迁越府长史。宣德五年(1430年),得到阁臣杨士奇和杨荣荐拔,授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总督税粮事宜。


图片


周忱在西津渡造巨舰、修长堤济渡,首见于《万历镇江府志》载:

明正统间,巡抚侍郎周忱作舰二,佥水工三十余以济渡。又甃石堤三十余丈直抵江皋,人免病涉。


将济渡船只称作“舰”,并且每船配备水工15名以上,可见船只较大。而《重修嘉庆扬州府志》载:

宣德五年,周忱以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督理粮储,……于瓜州江岸东浚二港,建便民仓于港侧。又筑石堤于瓜州南岸,俾运行者不苦淖泞。造巨舰江上以救颠溺。


综合两志所载,周忱在两个渡口造巨舰济渡救生,应该是同一件事。但镇江志书强调的是“济渡”,《嘉庆扬州府志》侧重的是“以救颠溺”,这说明周忱设置的“巨舰”同时具备济渡和救生两个功能。风平浪静时济渡,一旦遇有风涛,救溺护漕就应该是其主要功能。


先说说周忱造巨舰。武进胡濙《瓜洲西津渡重建码头石堤记》说,瓜洲西津渡在扬州江都县南三十里,与镇江京口相对。瓜洲渡为东西要津,是江浙、福建北上入京的必经之地。而且京口的商贩也“毕集瓜洲,旦暮往还,无顷刻之隙”。江面宽阔、风涛莫测。往昔渡江都是用“轻舠”即小船,到了江中遇风波覆溺淹死的,每年都以百十人计,江中“叫号於江许(浒)者无日无之”,呼救声几乎每天都有。显然,最紧要的是解决渡船过小的问题。碑记写道:

“宣德八年,左侍郎庐陵周公恂如巡抚江淮,悯人病涉,始措置区画,鸠集匠料,造巨舰二只,以为渡舟。每舰可容五百人,令有司选善操舟者四十人籍为渡夫。”


这里造船的时间与镇江、扬州两府志不同,记载是宣德八年,即公元1433年。所造巨舰的大小,碑记有具体的描述,说是每次可以装载渡客500人;两艘船用40个渡工,即每船渡工20人。按明制“河桥司渡船”测算,这两只大船在800料以上,大约长21米,最宽处6米,货载25吨左右。这样大船安全可靠,小船就没有人坐了,十几年间渡江没有一人淹死,渡口安全有了保障。碑记作者胡濙,是个大人物。江苏武进人,字源洁,号洁庵。明建文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宣德元年(1426年)官至礼部尚书。从碑记看,这个功劳簿是瓜洲镇耆老议定并书信请胡濙为记,所记事件的时间、人物和详请,应该是确实可靠的,可以依此校勘史志。





02

造长堤  赵珣首倡 周忱助力

与志书关于周珣造长堤的记载大不同,胡濙记述说,首倡捐造长堤的是赵珣,周忱是幕后主要推手。胡濙写道:自古以来瓜洲就有码头、石堤,一直伸向江中,是渡江登船不可缺少的,但也不知道始于何时。江水涨潮的时候,渡船可以靠岸;而在落潮的时候,渡船就胶着在淤泥里。渡客要脱去衣鞋,挑着货单在淤泥中行走。后来时间一久,石堤就损坏了。坍塌的石头淹没在水中,经常触损船只。正统九年(1444年),瓜洲士民赵珣(廷瑞)首倡修造石堤。这个赵珣有点见识,他曾经跟随郑和下过西洋,有外交天才,“於永乐宣德间以公事历西洋诸蕃,涉鲸波之险者三次,往返无虞”,年过五十老来得子。他秉直仗言,“巡抚大臣(周忱)暂经此处,尚能悯人覆溺,造巨舰以济渡,吾侪世居此镇,目击石堤之坏与往来者之病涉,安可坐视而无恻隐之心乎”?倡议大家合力共造长堤,“以答神天之贶,以惬巡抚大臣之志”。


赵珣首捐银三百两用来购买石材。周忱知道此事以后,立即拿出公差钱二十万予以支持,并号召扬州知府、江都知县等官员捐出俸银,召集工役,以补齐不足。从正统十年(1445年)正月开工,到十一年(1446年)十二月竣工,用整整两年时间修筑了瓜洲、西津渡长堤。从碑文记载看,长堤规模大、工料多、投资巨大,且工程质量上乘:

“堤长三百二十尺,广三十六尺。用石以丈计,三千三百二十有八;石灰以石计,一千三百;木以株计,二千三百四十五;铁三千四十斤,僦工之钱一十五万六千四百有奇。堤成,完密坚致,往来行旅免徒跣泥淖之苦,罔不欢悦称便”。


图片

周忱率民甃石堤  戴敦邦 画


正统十二年(1447年),赵珣又在瓜洲渡造江淮胜概楼,与西津渡江南伟观楼遥遥相对,既为商贾行旅待渡之所,又为文人骚客观景揽胜之胜迹。这样,自宣德八年置二舰义渡救生、正统九年建两长堤,到两楼分别建成,历经二十年,明代西津渡、瓜洲渡的渡口基础设施终于配套完成。




03


胡濙“瓜州西津渡”辨 



胡濙碑记题中称“瓜州西津渡”,有些令人不解。有人认为瓜洲渡当时就叫“瓜州西津渡”,此说可疑。民国于树滋校定的《嘉庆瓜州志》卷二列举瓜洲镇八处渡口,并无“瓜州西津渡”之记载。明清镇江府志、丹徒县志、扬州府志、江都县志等各志书,都没有瓜洲渡作“瓜州西津渡”的记载。


图片

 (清)钦定《瓜州城河图》



清人于树滋校定《嘉庆瓜州志》载有“瓜州渡,在便益门外江口,与镇江相对渡江处”这句话。从上图《瓜州城河图》可以看出,瓜洲古城便益门在古城东面。因此便益门外的瓜洲渡不可能叫做“瓜州西津渡”。据此,笔者认为《瓜洲西津渡重建码头石堤记》应该读作《瓜洲、西津渡重建码头石堤记》,胡濙所记,是两岸渡口同时修建长堤这一件事。从长堤长达近百米来看,似乎也是两条堤长的总和。2010年,西津渡玉山大码头南侧考古,发现了明天顺八年(1464年)碑额为《瓜洲码头新建石堤记》的两块残碑。这两块残碑虽然仅存7行66字,但是揣摩大意还是清楚的。残碑各行残存文字内容如下:

心翕然

舊砌一十八

奇甃石三百二十

過郡目覿其事其郡公

於悅一境悅而頌聲作多方

令□□□撫與郡守二公之謂歟是宜郡

年天顺甲申春正月上吉鎮江府同知張春 通


两块残碑照片残存文字的主要内容,是记载了天顺甲申(1464年)镇江郡守在瓜洲码头重修石堤的事迹。从这块残碑推测,这是对周忱石堤的大修或重建:瓜洲长堤“旧砌一十八”后面少一字推测是“丈”,只相当于胡濙记述的总长度“三百二十尺”的一半多。借此是否可以认为胡濙碑记的题目,应该是“瓜洲、西津渡”并立,而不是读成“瓜洲的西津渡”的意思;所记石堤长度是两岸石堤的总长度呢?


图片

图片

西津渡考古发现的《瓜洲码头新建石堤记》


不管碑记怎样写,赵珣首倡在瓜洲渡建石堤,周忱是出资襄助。而西津渡码头长堤也是正统年间周忱当政时修建的。周忱作为一位封建社会的官员,为两岸人民渡江利涉,做了功德无量的事。




文:祝瑞洪
编辑:常晓近
审核:周婷婷 叶梦琦 葛文斌 高义刚

来源于“《镇江壹周》见义勇为专版第16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