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古城镇江静静诉说着三千年的历史故事。这座山水之城不仅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漫步在镇江的西津渡古街,仿佛穿越时空,排列在街道两旁的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向游人诉说着匠人们的智慧与坚守......
走进丹徒的华山村,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太平泥叫叫(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虽只是当地常见的儿童玩具,却承载着厚重的民俗文化,老人们说,吹响这乌黑发亮的小物件,能驱散晦气,保佑孩童平安。
这项民间技艺源于南朝,有一千余年历史,其制作过程堪称一场与泥土的对话。制作太平泥叫叫的第一步是选材,华山脚下的黄泥质地特殊,黏性强、韧性好,经过反复捶打后,泥土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匠人们将这种“熟泥”揉捏成型时,不需要任何模具,全凭一双巧手和丰富的想象力。捏制完成后,最关键的是插孔工序——竹签要在特定位置精准插入,才能让泥叫叫发出悦耳的声音。有些技艺高超的匠人,甚至能让小小的泥叫叫吹出双音。最后经过焙烧、涂松香等工序,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匠心的玩具才算完成。
太平泥叫叫作品
走进句容茅山,松木的清香与道教的玄妙交织,茅山喇叭(茅山叫叫)那“嘟——嘟”的声响,在山间回荡。
当地人说:“吹声喇叭,娶个mǎmǎ”,这朴实的谐音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茅山喇叭制作时需要选取新鲜的松树干,匠人们根据木材的自然形态,雕刻出宝塔形或葫芦形的喇叭。技艺精湛的匠人制作的喇叭,能吹出多个音调,在山间形成独特的回响。五色彩绘的喇叭,既是孩童的玩具,也是香客带回家的吉祥物。
丹阳的面塑艺术(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堪称“立体的民俗画”,具有吉祥如意的民俗观赏价值。
在当地,面塑被称为“堆糕花团”,是寿辰等喜庆时不可或缺的礼物。制作面塑首先要将糯米粉蒸熟,揉成团后趁热塑形成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然后对面塑作品进行上色,使其更加生动逼真。由于材料易干,艺人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创作,这需要极高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丹阳面塑作品
正则绣(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是20世纪20年代,艺术家吕凤子与他的学生杨守玉共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刺绣艺术,是当今中国五大名绣之一。
他们将绘画的透视原理与光影效果融入传统苏绣,创造出“以针代笔,以线代色”的新艺术形式,以长短参差的直斜、横斜线条交叉,分层搀色的技艺,绣出人物、风景、静物、动物。正则绣的出现,是对中国几千年传统刺绣的重大突破,实现将中国刺绣与绘画完美结合。
正则绣作品《海的女儿》
镇江的刻瓷(又名龙脉山刻瓷,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起源于18世纪,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它是通过刻刀在优质白胎成品瓷釉面上进行书画雕刻,以刀代笔,表现刀与瓷接触的自然压裂的物理特征,达到手工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既体现了字画的神形,又增加了刀与瓷的“金石味”,使刀痕与精美的瓷器产生强烈比照。现代,“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邵同义,打破传统的刻瓷技法的束缚,用“以线成面”代替传统的“以点成面”,使作品更具金石韵味,作品,在光线下会产生微妙的光影变化,呈现出独特的立体效果。
镇江瓷刻作品《白石老人》
烙铁画是中国古代极其珍贵的画种,镇江烙铁画(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源于西汉,盛于东汉,以烙铁为笔,用温度着色,随着烙铁温度的不同,画面便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现代,用电烙铁工具当笔,以人工合成板或纸当材料,以灰、暗黑白线条块面和近、中、远景等不同透视,再现了中国画和西画等多种艺术风格,相关作品以山水画为主,另外人物造型为辅。
镇江烙铁画作品《老街小巷》局部
镇江剪纸(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
传统的剪纸作品既有大刀阔斧般的粗犷,也有灵巧秀雅式的精致,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现阶段,镇江剪纸艺术家们正在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新的活力。
《白蛇传》百幅连环剪纸,将传统单幅剪纸发展为叙事性更强的连环画形式,每幅剪纸既独立成画,又与其他画面连贯呼应,完整讲述了白蛇传的故事。《镇江三怪》专题系列剪纸,则将地方特色融入剪纸创作,用细腻的刀法表现镇江香醋、肴肉和锅盖面的特色,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剪纸的装饰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镇江剪纸作品《白蛇传》
传统工艺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在镇江,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许多工艺大师开设了工作室和培训班,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人。正则画院定期举办公益讲座,让更多人了解正则绣的魅力;镇江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手工艺人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传统手工艺文化。
与此同时,手工艺人们也在探索创新之路。他们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出更符合当代审美的产品。太平泥叫叫不再只是玩具,还成了时尚的钥匙扣;正则绣从装饰画拓展到服饰设计;剪纸艺术应用于包装设计等领域。这种创新让古老技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了生机。
漫步在镇江的街头巷尾,手工艺品店随处可见。游客们在这里不仅能购买到精美的纪念品,更能亲身体验其具体创作过程。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承载着镇江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名片”。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镇江的传统手工艺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放慢脚步,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这些凝聚着匠人智慧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礼赞。它们告诉我们,真正的美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创新的火花永远能在传统的基础上绽放。
作者: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