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渡纪事 >

“洋行之王”:怡和洋行

编辑:未知 时间:2015-10-23 浏览次数243 次

在现长江路与迎江路的交汇点,原航运小学内,有一处西洋风格的建筑,屋顶原是瓦楞铁皮,后改建为洋瓦,坐南朝北共计8间,这就是怡和洋行的旧址。

      清末的怡和洋行

在旧中国许许多多的洋行中间,英国的怡和洋行,由于它的牌子老,规模大,交际广,手段辣,曾经被帝国主义尊称为洋行之王。它的正式名称是渣甸·地臣有限公司,简称渣甸洋行,怡和洋行(EWO)是它的华名行号。

              1922年在上海落成的怡和洋行新大楼
 

怡和洋行1832年创立于广州,1843年设行于上海。此后,它在香港成立了总行,在上海外滩27号设置了总管理处。它的分支机构遍布中国,镇江怡和洋行是它的分支机构之一。

镇江怡和洋行做的业务很广,进出口贸易是怡和洋行的看家买卖,除了早期的鸦片烟,中后期的棉织品以外,军火、机器、五金、路矿器材、木材以及日用消费品、奢侈品等也逐步成为怡和洋行进口的重要项目。

自20世纪开始以后,怡和洋行经常从国外各地向中国进口木材,主要是澳洲的硬木,美国的阿利岗松和曼谷的麻粟木,这些木材主要供应铁路做枕木。这是因为怡和洋行和沪宁铁路与上海公共租界订有长期包销合同,把持着铁路枕木及路面硬木的供应特权。为了销售的需要,怡和洋行在上海杨树浦设立了怡和制材厂,并在镇江设立了怡和制材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