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18日,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廖海涛率新4团、新6团及新3团1部,在西塔山击溃企图拦截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的国民党顽军两个团的进攻。
12天前,在句容二区东、西宋庄一带,日伪军3000余人合围新6团,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这时不仅国民党军队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冷欣所部正步步向江南新四军进逼,而且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的韩德勤也在调兵向江北新四军进攻。江南指挥部兵力有限,无法跨江两面作战。怡在这时,军部原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向苏南东移的计划突然改变了,这使江南指挥部陷入孤军无援的地步。因此新6团在这时发生战斗减员,无疑对江南指挥部增加了压力。
在此次战斗发生的前夜,为了阻止由南京增调句容城的日军向南进犯已移驻竹箦桥的江南指挥部,段焕竞率第2营和句容二、三区的群众,在京杭国道二圣桥附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破路活动。任务完成后,部队返回二区东、西宋庄和李家棚、孙家棚一带宿营,同时还有抗敌总会地方武装和中共苏南特委的特务连也在此宿营。由于部队多次在此驻扎,再加上团部电台连续两天发报,被敌人无线电定向侦察出所处方位,因此句容、天王寺、薛埠、金坛、宝堰、白兔、上党、陈武庄等11个据点的日军,共3000余人于6日凌晨分进合击新6团驻地。时任句容县委组织部长李珊率群众紧急奔向团部报告,部队随即利用丘陵地形和松林分散突围,并接连发生激战。
这次突围战斗后,全团集中到茅东史家大村一带作短期整训。这期间,江南指挥部在失去电台联系后,只接到段焕竞在突围前派人送来的一封写得简单潦草的信,告知溧武路北形势紧张,句容等地日军兵力均有所增加。这时陈毅仍不知已发生东、西宋庄战斗以及段焕竞负伤和部队被打散的情况,由于不知道具体情况,而且从简单潦草的亲笔信中又感到了紧张气氛,所以非常担心。为此,陈毅特地让通信员连永贵、易小富带回40挑弹药,以支援新6团作战。随后粟裕和钟期光也为此亲自前往路北察看敌情,以便临机处置突发事变。连水贵是在6日发生战斗的当夜经过溧武公路的,因发现石墩头一带有日军埋伏,便绕道从茅东过路至阳山里,巧遇段焕竞及特务员两人。段焕竞看到陈毅复信及送来大量弹药,即刻又派人加紧收容失散部队,然后临时编队以备再战。部队在短期整训时,粟裕和钟期光亲自到部队帮助总结经验教训,这为后来6月18日参加西塔山自卫反击战作好了准备。这种打不垮的顽强战斗作风和依靠人民群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本质,保证了西塔山自卫反击战的重大胜利。
6月15日,陈毅决定江南指挥部立即北移,并电告中共中央和项英、刘少奇:“一切应付已到穷尽之时,再不决定必致苏北苏南两方受损”。因此,陈毅即表明:“在你们未指示前,我决心布置移往苏北。到苏北后,皖南军部方面宜速部署”。
这一断然抉择至为重要,对打开苏北抗战局面和争取整个华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了使这一决定得以顺利进行,陈毅亲率江南指挥部秘密北移。冷欣发觉后,急命第40师加派1个团配合挺进军1个团揳入茅山腹地,并以两师之众尾随江南指挥部北进,企图南北夹击江南指挥部。
6月18日,当揳入茅山的顽军2个团进抵西塔山时,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指挥新4团、新6团和新3团1部,在句容县东南与金坛县交界处的西塔山实施反击,新4团和新6团在新3团的配合下(预备队)对挑起战端的顽军坚决予以还击,首先将挺进第5团击退,随后第40师1个团也被打垮。但首先被击退的挺进第5团团长钟钟山并未向溧武公路以南撤退,而是直奔天王寺向西逃去,以期引诱日军出击,他再率队脱离,让日军攻击新四军。陈毅派去协助廖海涛指挥作战的吴肃及时传达了指挥部意图,对钟钟山团一直穷追不舍,不让它有抽身溜走的机会。挺进第5团反而弄巧成拙,被日军迎头痛击一阵后溃散,钟钟山率残部南逃。因此,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钟国楚率新4团1个营的掩护下,趁机安全北移茅山。此时,日军在南京至镇江的铁路线上已有重兵布防,王必成已率第2团主力正由东路星夜回师茅山,粟裕和钟期光也率直属队及战地服务团北移进入磨盘山区,随后即越过溧武公路到达茅山。廖海涛则率领留在江南坚持抗战的新2支队2个团活动于句容等地,以吸引正面日军的注意。新6团于是避开正面日军向东行动,准备和第2团从丹北、扬中渡江北上。
西塔山自卫反击战为江南新四军渡江北上赢得了时间。6月下旬,陈毅为处理苏北局势先行渡江北上。7月8日,粟裕率江南主力第2团和新6团也渡江北上。至此,江南指挥部胜利完成了北移的战略任务。在完成这次战略任务中,有不少重要事件是发生在句容境内的。其中著名女烈士李珉也是在这次战地服务团北移途经磨盘山区时,遭日军袭击负伤,尔后在溧武公路以南一小村庄战地医院牺牲的。她在临终时留下“革命流血不流泪”的名言。陈毅为壮其言,诗以志之曰:
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
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
文章来源:镇江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