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西津 >

【西津文史】“我生偏在百花先”——赵伯先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4-02-08 浏览次数55 次

图片

赵伯先

在云台山东南麓,有一处公园依山而造,半用人工,半恃自然,宛若一只巨形太师椅。整个公园占地约173亩,民国十五年(1926),镇江人民为了纪念赵伯先烈士的革命功勋,由冷御秋等倡议筹款,由近现代著名建筑大师陈植设计建造。

镇江人民一直怀念敬仰赵伯先先烈,1926年镇江各界人士公议,辟市内云台山为 “伯先公园”,1931年6月竣工,初名赵声公园,后更名伯先公园。公园前的南马路改名为“伯先路”,公园内竖铜像、建伯先祠,以志纪念。并在园内开凿荷花池,垒石造假山,广植树木花草。抗战中,铜像被毁。解放后又重修。十年动乱期间,伯先铜像被毁,文革结束后,镇江市政府除修复伯先公园外,还广征伯先先烈文物,专设陈列室进行宣传。1979年8月,当公园写信请求宋庆龄名誉主席为“伯先公园”题字时,宋庆龄欣然应允,她的题字端正秀丽,前孙中山随从秘书,耄耋之年的田恒老先生,虽年高写字困难,但他也欣然接受书写简介的任务。以造诣很深的书法写成了145字的《赵伯先简介》,称赵伯先为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题字和简介均已金字镌刻在汉白玉石上,字字如珠玑,是为两件珍品。

    赵伯先,名声,字伯先,自号雄愁子。1881年3月16日出生在镇江府丹徒县大港的一个书香人家。他从小聪敏好学, 6、7岁时就开始读背古诗,8岁就能作文,9岁主动要求参加童子师考试,年龄最小,文章却最佳。

赵伯先生性豪爽,崇拜岳飞、韩世忠等民族英雄,在学习之余,他与同窗好友李竟成一同在东岳庙跟着曾经在少林寺出家的小和尚习武。14岁,赵伯先一人勇闯巡检司,解救被扣押的无辜乡民,15岁,在街头勇斗强吃强拿的地痞,调戏少女的恶霸,被誉为“义侠少年”。

17岁,赵伯先考中了秀才,却发出“大丈夫为国效力,区区一秀才,何足道也!”的感慨。

图片

1901年,20岁的赵伯先独自到南京谋生。恰逢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横行,面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赵伯先毅然弃儒学军、投笔从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江南水师学堂,曾被同学称为“文章风义冠绝于堂”。因不满学堂固守师道尊严,被迫退学,同年又进入江南陆师学堂学习。

1903年2月,赵伯先与同乡柳诒徵东渡日本考察军政。结识了孙中山、黄兴、何香凝等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人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日本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开阔了眼界,明确了自己追求的目标不再是反清驱满、反清灭洋,而是要努力建设民主共和政体。怀揣着一腔报国救国的热忱和尽快投身革命报负,1903年夏,赵伯先匆匆回国,在家乡创办了“阅书报社”,用日本带回来的革命书报宣传教育群众,培植革命力量。随后,又开办了“安港学堂”,教文化,讲历史,启发培养爱国热情。成立“体育会”,教武术,强体魄,磨练统一行动同舟共济的思想意识。

1903年9月,赵伯先再次来到南京,任教于三江师范学堂。此时的赵伯先已经成为了一名坚定的民主革命者,选择了从事革命的道路。很快,南京城内出现了一批以他为首的革命党人。赵伯先作为江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在江苏近代革命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期间,他潜心创作了134行938字的《保国歌》(又名《歌保国》),被章士钊在上海密印数十万份,广泛宣传。《保国歌》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唱诵的人,许多人的爱国热情被激发。直到8年后的武昌起义爆发前五天,1911年10月5日,《民立报》上还在刊登。图片

1904年6月,“革命贵在实行”的赵伯先北上保定,投入北洋新军,后任三十三标标统。

1906年2月,加入同盟会并被推举为长江流域同盟会盟主。因鼓励士兵剪辫子,纵容士兵曾国藩神祠,策划起义,被削去兵权。

1908年春,赵伯先任黄埔陆军小学监督,并以此为基地大力培植革命分子,积极策划新军起义。1909年10月,根据孙中山的知识,赵伯先到达香港担任广州起义总指挥并制定了具体的起义计划。

1911年3月,赵伯先率部赶往广州参加起义,由于叛徒告密,起义失败。同年4月20日,悲愤成疾的赵伯先病情恶化,在香港去世,终年31岁。

赵伯先的去世,震动了海内外,许多革命志士为在推翻满清政府的伟大斗争中失去这样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一位领导武装斗争的青年将才而悲痛万分。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追赠他为“上将军”。1912年5月,赵伯先灵柩由香港运抵镇江,安葬于竹林寺内。

在赵伯先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弟弟赵磐、赵馨,小妹赵芬都参加了革命。他的夫人严吟凤,决心继承丈夫遗志,改名严承志,任镇江女子北伐挺进军总司令,为光复镇江和解放南京奋勇战斗,成为我国辛亥革命史上一位有名的巾帼英雄。

    伯先公园内原塑有赵伯先铜像,1937年镇江沦陷后被毁,1983年为了重铸铜像,公园负责人遍访名家,特请曾为岳飞、秋瑾铸像的浙江美术学院雕刻系铸造。该院把这一任务作为科研项目来完成。铸像既保留了原来伯先先烈身着新军军服、腰挎指挥刀、双手握望远镜站立的造型,又按照先烈遗像,对身材比例、面部神情作了适当修饰,使之体魄更魁伟,神态更英武,瞻之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赵伯先虽然英年早逝,但他所创的民主革命业绩却流芳百世,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