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西津 >

文史|《大义救生话红船》:义拒洋租——蒋宝的红船精神与民族气节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3-02-26 浏览次数1 次

图片


义拒洋租——蒋宝的红船精神与民族气节

《丹徒县志》和《续丹徒县志》记载,咸丰七年(1857年),清军攻克镇江城,京口救生会还有10只救生船。“蒋宝禀提仙女镇米厘每石二文兴建会所,金陵兵溃,复遭兵燹”,“至咸丰兵燹后,房屋全毁,船只无存”。同治初,“昭关会所仅存空地,寇退后,洋人扦作领事公馆。常镇道许道身,谕旧董蒋宝领取租价,蒋禀嗣后馆迁他处,仍当归地救生,未便领价。同治三年,蒋董在昭关之西觅地起造楼屋两间,门为会所”,“蒋复禀请立会,未成而卒”。 


这段文字叙事简洁,但是信息量巨大,值得仔细分析。



01

咸丰七年,蒋宝建馆复会


咸丰二年(1852年),蒋磏在62岁的时候,将救生会交由蒋宝接办。此时正处于太平军攻占镇江前夜。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底,太平军占领镇江,太平军首领罗大纲、吴如孝驻守镇江,加筑城墙、深挖城河、修筑炮台、驻泊水师,护卫天京的安全,与清军打的是攻防保卫战。五年间战火连绵,西津渡、蒜山大部分建筑,包括京口救生会馆都毁于战火。


咸丰七年(1857年),清军攻破镇江城,蒋宝立即着手重振救生会。战火烧毁了京口救生会馆,但是救生船的损失并不大,10只救生船还在江中。他的父亲蒋磏道光四年接手救生会的时候,新造大艑数只,加上瓜洲分局接收的盐商救生船10只,加起来最多也就十二三只。这个10只救生船,似乎还隐含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盐商裁撤瓜洲分会救生船8只,可能只是经费裁减,船只依然留在了京口救生会。战后只要重建救生会馆,蒋宝就可以重新开展救生活动。


在官府的支持下,蒋宝争取到仙女镇米市厘金的补贴,按交易量每石米提取二文钱,这笔钱帮助蒋宝重建了会所。京口救生会重新开始了江上救生活动。不幸的是,“金陵兵溃”即天京失守,太平天国失败后兵溃败逃到镇江,又烧毁了刚刚重建的救生会所,仅剩的10只救生船也毁于战火。蒋宝只得在昭关石塔救生会馆原址临时造了两间房子,“门为会所”,打算再次恢复京口救生会的活动。




02

拒领洋人租金 力保会址

蒋宝复建两间新会所后立即向官府提出了复会请求,没有被批准,因为情况有了新的变化。当时驻镇英国领事馆在焦山办公,来回上下都要乘船渡江。英领事雅妥玛认为局势已经稳定,决定将领事馆迁到城中来。他们先是看中了北固山下的土地,但没有得到镇江官府批准。英国人随后看中了云台山,得到常镇道许道身同意,决定将领事馆和洋商用地选择在云台山上,同时租借昭关石塔周边观音洞和救生会的房屋包括空地作为领事馆临时办公地点。紧接着,英国人开始在云台山租界筹建领事馆,并强行租占观音洞、救生会作为领事馆的临时办公和后勤服务住所。

下图右中部绘有昭关石塔的形状,旁边标注“Temporary British Consulate”,意即“临时英国领事馆”。这表明1864年7月时镇江英国领事馆已由焦山迁至昭关石塔旁。


图片

1864 年7 月绘制《镇江英租界平面图》,辑自连小刚等《镇江英国领事馆馆舍初建时间及相关史事考论》


英国人与镇江官府常镇道许道身沆瀣一气,强占救生会,又假借租赁的名义,要求蒋宝领取洋人的租金,作为强占救生会的补偿。蒋宝无法凭一己之力抵制英国人的强盗行径,但是他严词拒绝领取洋人的租金,坚持要求英国人在领事馆建成搬迁后,这个地方必须要归还给京口救生会开展救生活动。


连小刚等在《镇江英国领事馆馆舍初建时间及相关史事考论》一文中,详细研究了强占的过程。当时,英国人对强占到手的救生会两间房子进行了改造。大英工部总署远东分部主管罗伯特·H.波伊斯在1872 年11月6 日一封信中提到:“自从我们把最初的那两三间屋子搞到手后,就对它们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造与修缮。现在,它们已经变成了五间宿舍——三间在底层、两间在上层。”


图片

蒋宝拒领洋人租金 辑自京口救生会博物馆二楼展厅


波伊斯说的“最初的两三间屋子”,就是蒋宝同治三年(1864年)起造的“两间楼屋”。而且蒋宝刚刚起造好的救生会楼屋,很快就被英国人强占并进行了改造,变成五间宿舍楼,供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居住。所以可以认定蒋宝在“昭关之西”新起造的救生会“楼屋两间”,就是被波伊斯所称“搞到手”的两三间房子。


其后,蒋宝一病不起,同治三年十月,年仅41岁的蒋宝带着未能复兴救生会的遗憾离开人世。两年后,他的父亲蒋磏也去世了。他的儿子蒋士铨,未能像他的父辈和祖先一样继承救生会的法统,继续从事蒋氏未竟的救生事业。京口救生会从此进入由民绅推荐、官衙委派的新体制运行时期。 




03

强占十二年,洋馆毁于大火




英国人的领事馆究竟是何时建成?救生会馆旧址何时归还京口救生会?《丹徒县志》、《续丹徒县志》以及后来的《丹徒县志摭余》、《江苏省会辑要》对此事都语焉不详,学界也一直存有不同说法,成为一个历史之谜。连小刚、陆为中的研究中引用的绘制于1871年9月30日《根据现状在镇江领事馆建筑预留地(317号)上构建房屋的草图》(图三)表明,至少在1871年,英国领事馆还没有建成。


图片

《根据现状在镇江领事馆建筑预留地(317号)上构建房屋的草图》


图片

《镇江英国领事馆馆区平面图》


图四是《镇江英国领事馆馆区平面图》,绘制于1876年5月19日。从此图可以看出,1876 年新领事馆馆舍已建成。因此,英国领事馆强占观音洞、救生会作为临时办公和后勤用房,前后持续了很长时期。根据蒋宝拒领租金,又于同治三年(1864年)10月去世的事实,英国领事馆强行租占的时间当在1863年或稍前,直至光绪二年(1876年)7月英国领事馆建成搬迁为止,历时14年左右。


镇江文史研究者、收藏家金存启先生收藏有一张拍摄于1876年之后的老照片,显示英国人在强占京口救生会后对其进行了很大改造,远远超过波伊斯说的五间,从画面上看交付给救生会的房子,可能有三栋数十间洋房(图五)。不过,这些洋建筑在1888年农历七月十八日毁于一场大火。上海《申报》报道:“京口失火。清光绪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镇江西门外昭关救生公局原系洋房,计共数十间,向为耶领事公馆,十八日午后两点钟时,该局空楼上忽烈焰熊熊,火从窗隙射出。当经局董及司事知觉,火以冒穿屋顶。警锣随鸣,本坊水龙先至,竭力扑救,遂将仅隔一街之观音洞权为保护。少顷,洋龙各水龙共十余架及常镇道以次文武各官均至。始将迤西之义渡局咫尺之栖留所及附近民房力为保护。约烧两时之久,救生局数十间瓦房尽成灰烬矣。” 


图片

1876年建成的英国领事馆及美国领事馆老照片 收藏者 金存启

图片

英国人强占京口救生会后改建的房屋


英国人强占救生会后改建的三栋数十间洋房就这样毁于大火。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口救生会旧址,重建于光绪乙未年(1895年)冬 。


今天,当我们面对京口救生会这一古老而又沧桑建筑时,常常遥见蒋宝那单薄而又伟岸的身影。在那屈辱的年代,面对朝廷都惧怕三分的洋人,蒋宝对救生拯溺的执着、对家族传统的坚守,是中华民族气节的一座丰碑。




文 祝瑞洪 张峥嵘

编辑 刘婷婷

审核 周婷婷 叶梦琦 葛文斌 高义刚

来源于“《镇江壹周》见义勇为专版第17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