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西津 >

文史 | 多彩非遗系列之二——镇江抗英斗争故事歌谣

编辑:未知 时间:2022-07-04 浏览次数317 次

image.png

镇江抗英斗争故事歌谣

‎镇江抗英斗争故事歌谣,2008年12月23日入选镇江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学类名录。

image.png

【《画圌山》之“豆浆泡油炸鬼”  图片来源于网络】


鸦片战争镇江抗英斗争故事、歌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镇江展开民间文艺普查时采记的。当时被采访者大多已七、八十岁的高龄,但他们凭着深刻的记忆进行了讲述。其中的故事有《血战焦山》《画圌山》《豆浆泡油炸鬼》等,歌谣有《洋鬼子吓得掉进扬子江》《火烧洋楼小唱》《好汉站在大街头》等。都是从口头采录的原始文本,并附录多篇异文资料,最多的一篇故事有11篇异文,尤为珍贵。

image.png

【《画圌山》目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画圌山》,198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金山民间传说》,1982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镇江民间故事》,1989年镇江民间文艺资料库曾印制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江苏省镇江市卷本》,它们均收录了镇江地区大部分的鸦片战争故事和歌谣作品。

image.png

【《画圌山》之“困英国兵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鸦片战争镇江抗英故事、歌谣,真实地再现了当时镇江人民不惧豪强、奋起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气概,是镇江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人们口耳相授,代代相传,是历史最有力的见证。


镇江抗英保卫战:近代史上悲壮的一页


1997年出版的《江苏地方志》刊文回顾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的一段悲壮历史:1842年7月,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前的一个月,发动“扬子江战役”的英国侵略军在镇江遭到前所未有的抵抗。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最后一仗,是英国侵略军出动舰船最多、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镇江军民为了保卫家园,与强敌进行英勇悲壮殊死奋战的一场战斗。

英军入侵,军民备战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9月,英国政府意图集中一切可能调度的海陆军,入侵我长江中下游,割断中国主要内陆交通的据点,这一据点就是镇江。1842年6月,英军处心积虑策划发动“扬子江战役”,将攻占镇江作为战略目标,以切断运河漕运,扼住清政府的咽喉。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指明,英国侵略军“夺取这条重要通道就会置北京于死地,迫使皇帝立即媾和”。6月13日,英军进入长江口,侵华英军突破吴淞、宝山、上海防守,庞大的英国侵略舰队直逼镇江。

image.png

鸦片战争爆发后,镇江军民便积极备战。1840年12月,江宁副都统海龄调至镇江任副都统,镇守镇江。海龄到镇江后铭记使命,亲率部将沿江而下,查看炮台、组织演练、调整兵力、加强守备,大大鼓舞了士气。据《京口八旗志》载:战前镇江守城旗兵1183人,青州旗兵400人,共1583人,城外则由浙军和湘军临时凑成的增援部队把守,军事装备差,士兵多用刀、矛等冷兵器,鸟枪、抬炮等简陋火器很少,武器装备远远劣于侵略军的队伍。面对强敌,镇江人民毫不畏惧,大港、丹徒的乡勇自发组织起来,集结50多艘大船在圌山、金山等江面,准备配合炮台作战,抵御强寇入侵。

江面阻击,火龙袭敌

1842年7月13日,英国舰队先遣队的2艘船舶驶近镇江圌山附近江面,圌山炮台守军立即登上炮位,打响抗英第一炮。仅相持一小时,敌舰就在隆隆炮声中掉头逃走。7月14日下午,英军派出9艘军舰攻击圌山炮台,守军终因炮台弹尽,撤回镇江城内,炮台被英军摧毁。7月15日,英军2艘舰船驶入焦山口探航,并派士兵强行登陆。焦山炮台守军与英军展开一场白刃战,终因力量单薄,除回城报信的二人,其余守军全部壮烈牺牲,焦山炮台被英军占领。攻占焦山炮台后,英军随即炮轰象山炮台,在增援的清军到达后退回圌山江面。鉴于镇江城外沿江要塞防守严密,抵抗顽强,7月16日,英舰在焦山江中游弋,没有立即攻城。7月17日,英军5艘舰队,炮击江南岸,重创象山炮台。7月18日,英军派军舰数艘,封锁镇江上游和运河南北口门,扣押700余艘商船,真正实施了封锁运河漕运、扼住清政府咽喉的计划。7月20日,英国舰队聚集镇江金焦二山之间的江面,城北大江中,七八十艘舰船一字排开,摆出攻城架势。

镇江城内守军并没有被满江舰船、强敌压境所吓退,他们加紧巡逻,白色营帐屹立不动。其间,镇江人民发动了一场火攻。他们在船上堆满柴草、浇上桐油,点起火,一条条火龙从镇江蒜山脚下,乘着南风顺流而下冲向英舰,吓得英舰忙用小船驱散。“火龙”虽然没有撞上英舰,但这次意想不到的攻击,令英军十分恐惧。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街巷死战,烈火不灭

1842年7月21日清晨,数千英军乘着舰船在炮火掩护下,扑向镇江城,镇江城内外一片火海。镇江军民立即打响了镇江保卫战。英军部署了3个旅,兵分三路攻城。第一旅由金山对岸登陆攻打城外银山及阳影山清军军营,切断城外汉军与城内旗军的联系;第二旅由北固山登陆,配合另两支部队佯攻北门,得手后转为真正攻击;第三旅攻击西门,西门为三路攻击主要目标。英军炮火猛烈,清军终因武器落后,无法阻挡住英军的涌入,城门被英军打开,英军冲入城内。镇江城失陷。

image.png

【《海龄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城门虽已打开,但战斗并未停止。守城官兵们高呼“宁可自杀,决不投降”,进行了争夺街巷的最后战斗。他们与进城的英军短兵相接,有的徒手将敌人摔下城墙,有的扭住敌人一起跳墙同归于尽。但终因力量悬殊,守军全部壮烈牺牲,副都统海龄自焚殉国。英军攻破镇江城后,遭到了镇江人民的英勇反抗。当年的镇江城内,青壮年冲锋在前,手持菜刀、木棒甚至赤手空拳与英军搏斗;小贩拒绝金钱利诱不为英军带路;商人在严刑殴打之下,誓死不当汉奸;监生拒绝给英军军营做事,挺身殉国。面对敌人的屠刀,镇江人民视死如归,保持了坚不可摧的民族气节。

镇江之战,是鸦片战争以来英军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战,也是英军遭受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英军遭到意想不到的顽强抵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英军98团就埋葬了60人,储藏船欧琴号除了3名水兵和1名侍者活着回国,从船长到水兵全部被击毙。从1942年7月13日至7月21日,镇江保卫战历时9天。9天中,英勇的镇江军民将鲜血洒遍镇江城内外。

镇江军民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震惊了世界,写下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1857年4月,伟大导师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一文中评介说:“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今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镇江抗英保卫战18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深刻理解镇江抗英保卫战的历史和意义,学习和传承镇江抗英保卫战的精神,是我们每一名镇江人必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