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西津 >

西津趣史|原来西津渡历史上藏着更著名的“三山”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4-04-12 浏览次数61 次

有城市山林之称的古城镇江,如果说三山为其魂,那么云台山麓的西津渡则是其文脉。西津渡作为一张镇江的文化名片,向世人呈现镇江特有的魅力。

偌大的地方,横亘六朝到民国1800年的历史,且如此鲜明真实地呈现,在国内非常罕见,西津古渡街,“一条西津渡,半部中华史”,“一眼望千年”,所言非虚。

图片

       西津渡的人文古建遗迹甚多,南半部分,可以云台山上登高观景。云台阁是现代的仿宋风格建筑。气势磅礴,古韵悠悠,登上阁楼,可以极目远眺四周,看浩淼江河,看城市山林。

       沿着山上栈道,无缝对接伯先公园,山上除了云台阁,有飞鸟亭,萧爽轩,澄萧亭,夕晖亭,还有算亭,藏书楼,进入伯先公园的地界,有伯先祠,五卅演讲厅,齐云亭,百狮园等。伯先路上,有广肇公所旧址,镇江商会旧址,蒋怀仁诊所,屠宅,屠家骅公馆旧址,镇江博物馆等等。

       而北半部分,则是提到的蒜山游园和玉山游园,虽然不大,但也非常值得赏玩。来西津渡,只玩小码头街,不来玉山游园,看大码头遗址,怎能尽兴?来西津渡,只知云台山,不知小蒜山游园,岂非憾事?

说到蒜山,不得不提一个冷知识,原来西津渡也藏着曾经非常有名气的“三山”,西津渡从三国到唐,称为蒜山渡,而蒜山之名,有两种说法,其一, “山多泽蒜,因以为名”;其二,蒜山,“或以为周瑜与诸葛亮议拒曹操,以其多算,故号算山”。

图片
       而要说清楚蒜山,不得不说与蒜山扯不清道不明的三山,此三山非彼三山,这里特指银山(实即蒜山,见后文),玉山,云台山
       如果问蒜山,银山,玉山,云台山在哪里,分别是什么关系?相信不少老镇江人都未必搞得清楚。
关于银山:
       “古有蒜山,无银山,地与金山相望,土人易以今名”。引自沈德潜(1673-1769)《游蒜山记》;
银山:实即蒜山,元时建寺其上,与金山对峙,易名曰银山。上有般若院、银山寺、三元殿。又名云台山,下有紫阳洞、清宁道院、普陀岩、观音洞。玉山,旧无玉山之名,以与金、银两山鼎列,故名。引自《光绪丹徒县志》卷二。
       “俗以山与金山相望,易名银山,而别指山下一石迹为蒜山,延误已久。” 引自《京口山水志》。
蒜山确实是老资格的历史名山,它的出名比金山、焦山早,云台山更是无法与它相比了。早在《二十四史》隋书的地理志里就将句骊山、黄鹄山、蒜山列为润州的名山。它的出名与它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山下是长江的古渡口,那时叫蒜山渡,它挡住滚滚而来的江水,保护着渡口的安定。永嘉之乱让许许多多的北方士族流离失所,率族南迁,七八十万人经过这个小小的渡口来到相对安全的江南,大约有二三十万人留在了这里。这些刚来的北方人还没忘记故土,时刻都惦记回乡,他们常常到渡口旁边的蒜山来聚会,仿佛只有在这里才能望得见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喝着京口酒,感慨着,歌咏着,在泪花里相互慰籍着苦涩的乡愁。鲍照在始兴王刘濬幕下任侍郎时,也常到蒜山,始兴王命他作诗一首,内中写道:“鹿苑岂淹睇,兔园不足留。升峤眺日軏,临逈望沧洲。”百姓如此,皇帝又何尝不是如此。元嘉二十六年,颜延年陪同宋文帝来到京口,专门登上蒜山,颜延年写下《车驾幸侍京口游蒜山作五言》,诗中有“睿思缠故里,巡驾匝旧坰”的句子。元嘉末年,刘劭杀掉宋文帝,任太子中庶子的谢庄和刘骏密通音信,刘骏讨平刘劭,即皇帝位,授谢庄为侍中。宋孝武帝在蒜山大摆宴席,谢庄即席赋诗一首:“龙旌拂纡景,凤盖起流云,转蕙方因委,层华正氛氲,烟竟山郊远,雾罢江天分,调石飞延露,裁金起承云。”诗句里再也找不到一丝的乡愁了。
       宋代时苏东坡曾看中蒜山,他认为蒜山松林中是可卜居的好地方,他想在这里建房隐居。因为当时这块地方是属于金山寺,就写了一首诗给他的老朋友金山佛印长老。他在诗中说:“问我此生何所归,笑揩浮休百年宅。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愿望虽好,作为国家干部的领导是不能自由选择进退和居住的,没有几年他就被安置到南蛮的惠州去了。
       大概在南宋时蒜山就坍塌到江流中去了。
图片
关于云台山:蒜山山巅原有云台院,自三国至民国,云台山为军事要地。
       蒜山和云台山是最容易被人搞混淆。有人说云台山即蒜山,新开放的博物馆在一处石壁上刻的云台山记就是这样说的,也有人说西津渡街头长江路边的那座小山才是蒜山。前者的理由是三国时周瑜和诸葛亮在如此的小山头上定下火烧赤壁的计谋,南朝的刘裕与孙恩的大军更不可能在这样小的地方决一死战,因而这些故事发生在云台山上才是说得过去。
       翻阅《至顺镇江志》找到有关的资料,大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在元代时,云台山还未有正式的名字,当地人叫它土山或竖土山,而蒜山却是一座名山,只不过早在宋代时就因为长江中流南移而坍塌,后来的人们见到的只是蒜山的遗迹而已,这就难怪人们对它的怀疑了。很难想象那样大的山会被江水冲塌,如果知道当长江中流北移时瓜洲城因为同样的原因整个坍入江中,也许就见怪不怪了。
图片
图片
关于玉山:
       在城西江口西津渡超岸寺旁,旧无玉山之名,以与金、银两山鼎列,故名。引自《乾隆镇江府志》;
“古有蒜山,无银山,地与金山相望,土人易以今名。復以旁一山为玉山。而蒜山之名移之江滨石碛矣。今众人所称,盖两失之也” 引自沈德潜(1673-1769)《游蒜山记》;
       “玉山,临江耸立,上有龙王庙。超岸寺,旧为玉山寺”,引自《方舆纪要》
       由此我们知道,玉山,是蒜山西边的一座山,实际上就是一座小土丘,南北走向,官方数据说,长约60余米,宽约20余米,高出周围地面6米以上,最高处海拔13.9米。
图片
(现玉山大码头遗址)

部分资料参考:
@剑江子
@滹沱河之子
沈德潜(1673-1769)《游蒜山记》

《京口山水志》

《光绪丹徒县志》卷二

《二十四史》隋书的地理志

《至顺镇江志》

《乾隆镇江府志》

《方舆纪要》


上一篇:镇江史志 | 古时城内“三山五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