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西津 > 西津街区 >

西津简介 西津十八景,山水古意浓

编辑:未知 时间:2021-03-16 浏览次数1437 次

西津简介

西津十八景,山水古意浓


图片


白塔晴云


昭关石塔

我国现存唯一完整的

时代最早的过街塔

元代后期噶顿觉当式石塔的代表作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昭关石塔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

塔身总高8.48米

东西两侧刻“昭关”两个大字

装饰题材融合印度、尼泊尔、汉式、藏式

新颖独特,堪称一绝


图片


昭关石塔带有锤鍱线刻铜板曼荼罗两块

一块刻九尊梵式观音像

另一块刻九尊梵式黄财神像

观音菩萨保佑其平安

黄财神保佑其生财


图片


(九尊梵式观音像)


图片


(九尊梵式黄财神像)






五十三坡


观音洞东侧坡道上的53级台阶

古人用花岗岩条石堆砌

兼指一条与迎江路平行、联结大西路和江边的小巷

而在1937年镇江沦陷前夕大华饭店被炸后

它又指台阶东面一个扇形广场


图片


佛教有“五十三参”之说

说善财童子拜观音五十三参

经五十三坡到观音洞

所以称“五十三坡”


图片


佛教《华严经》中记载

陪侍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

本是一个小国的王子

后在文殊菩萨指点下

走遍全国向53位圣贤讨教

最后受观音菩萨点化而大彻大悟






老街古韵


西津渡老街包括

西津渡街、小码头街

义渡局支巷、利群巷、利商街和蒜山片区

既是古代动乱遗迹的原始记录

也是勤俭质朴民风的传承


图片


如今的西津渡古街

完整地恢复和保持了原有的街巷格局和传统风貌

以三间两厢为单元的通廊式民居和

里弄式布局是清末民初街区建筑的主要类型


图片
图片


麻石或青石铺筑的街巷道路

呈现出街区古朴敦厚之风

而独具特色的“清水乱砖墙”

区别于一般江南民居的粉墙






大义红船


镇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水上义渡和救生的城市

于1165年创建救生会

直到1923年才因长江岸线的北移退出历史舞台

整整存续了758年


图片


早在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

作为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的西津渡

已创设了水上救生组织

在镇江郡守蔡洸在各界捐助下

建造了五条大船用于救助

五条船船身鲜红

六条分别挂上“利、涉、大、川、吉”的旗号

七条船头刻有康熙皇帝御赐的虎头金牌


图片


当年镇江江面浪大水急

一旦发现江上有人落水,船只遇难

救生红船就会立即出发营救,鸣鼓开道

其他船只只听见锣鼓声、看见虎头金牌都必须避让

让红船用最短的时间赶到出事地点

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水上救护车






鉴园春秋


鉴园,意味以史为鉴

政府当权时期被迫割让

西津渡原英租界西洋建筑

包括领事馆、巡捕房、税务司

火油公司,众多洋行

民国时期,政府顽强收回

1950年代以后成为工厂和居民杂处区

而如今,原英美领事馆和巡捕房建筑遗址

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图片


原租界西洋建筑群建筑结构形式的特殊性

代表的是西方建筑文化遗产

它是传统江南风与西洋风的化合

汲取租界建筑语言精华

又继承传统经典的民国风


图片


几经兴废之后

西津渡重新整饬加以保护

对这段屈辱历史——国耻的一种回望

启发我们不遗余力地自强不息

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






民国往事


伯先路一带民国建筑和文化遗存形成的独特景观

历经百年的民国建筑集中分布在伯先路两侧

掩映在高大苍翠的梧桐树下

一栋栋建于清末民初的老建筑

叙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民国往事


图片


广肇公所

广东肇庆客商在镇江的商务会所

是孙中山先生在镇江活动的遗址之一

镇江商会

镇江商界实践“实业救国”理想

团结各界兴学育才

造福桑梓的场所

蒋怀仁诊所

镇江名医蒋怀仁兴办的第一所西医院

也是蒋、宋定情的见证


图片
图片


建筑是时代的雕塑

那个错综交织的时代

民国建筑群给我们留下的

是近代历史的缩影






伯先悲歌


赵声(1881—1911)字伯先

江苏镇江大港人

为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悲愤成疾

于1911年5月18日

病逝于香港

遗体葬于香港笳菲公园的山顶上


图片


1912年初

赵伯先被追赠为上将军

其兄弟赵光赴港于4月运回遗体

安葬于故乡镇江南郊竹林寺附近

碑曰“大烈士赵百先之墓”

并建立墓道等建筑


图片


上世纪20年代

镇江同盟会冷遹倡议并筹建 “赵声公园”

后更名为“伯先公园”


1979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伯先公园题写园名

现勒石于公园大门右侧






待渡遗风


待渡亭

位于小码头街“层峦耸翠”券门西侧

是古代等待渡船时休息的地方

晚唐诗人张祜当年待渡西津

他留下了著名的《题金陵渡》诗


图片


《待渡亭》匾额书法集颜真卿行书

该亭三面临空,一面依墙

为歇山式砖木结构半亭

东面靠墙竖立《西津晓渡》刻石白石碑

为1985年所立


图片


唐宋以来,待渡亭屡毁屡建

清代,西津渡江岸的北移

古待渡亭设在通江渡头的栈道上

从清画家张崟《救生会馆图》

周镐《江上救生》图来看

在清代道光年间

待渡亭已经前移到江岸通向码头的栈道前端

大约在今西津渡街与长江路的交汇处






蒜山怀古


蒜山游园修建于2004年

为纪念“算山”得名

在蒜山顶修建了“算亭”

蒜山下修建了“京江亭”

山上山下两亭相映成趣

一祭三国英雄人物

一念唐朝帝王宠妃的镇江故事


图片


三国时孙刘联盟为灭曹操水军

诸葛亮和周瑜在此山共商火烧赤壁大计

因此蒜山又名算山

后人在蒜山建“算亭”以为纪念

今古迹无寻

2003年复在小蒜山顶建“算亭”


图片


秋娘,原名杜秋

后世多称为“杜秋娘”

传说她十五岁作《金缕衣》

后被收入《唐诗三百首》

因貌美如花、能歌善舞

成为润州节度使李锜的侍妾

唐德宗驾崩后,李锜反叛兵败

杜秋娘入宫为奴被宠,封为秋妃

宪宗死后,穆宗继位

杜秋娘因扶李凑为帝失败

削籍为民,遣返回乡


图片







千帆入津


粮艘次第出西津

一片旗帆照水滨

稳渡中流入瓜口

飞章驰驿奏风宸


山映南徐暮,千帆入古津

形象描述西津渡千帆(出)入津的繁忙景象

再现这一壮丽景观

弥补古渡今无渡的遗憾

是西津渡古街保护的重大主题和课题


图片


近年来西津渡大量的考古成果

丰富了津渡文化的宝库

在遗址上建设西津渡古渡博览馆

并利用现代电媒技术

重现玉山大码头历史上的繁华

再现“千帆入津”壮观景象

成为为之努力的课题之一






玄铁擎天


铁柱宫,又称“万寿行宫”、“铁柱行宫”

初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

铁柱宫供奉许逊像

设许逊法器——铁柱作为镇锁蛟龙图腾

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

后又屡次重修增修

道咸年间被太平军所毁

2004年,西津渡公司在铁柱宫原址依山重建铁柱宫


图片


前庭院中以鹅卵石铺设水纹八卦图

图中央矗立一混元降龙铁柱

东南侧山崖即是普陀岩

岩崖顶部生长一棵古老的梧桐树

崖下紫阳洞是南宋张伯端(紫阳)真人炼丹之地


图片


铁柱宫、紫阳洞

是西津渡道教文化著名遗址胜迹

许逊、张紫阳、普陀岩观音菩萨

三神合聚一处

梧桐紫光炫炫,实为胜境也


图片








一眼千年


小码头街“一眼看千年”考古坑

及周边景观组成的一条文化长廊

这个小小考古坑

长约4.4米,宽约1米

深约1.2米

美其名曰:《一眼看千年》


图片


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道路文化层历历在目

证明了小码头街自唐代以来1400多年

一直是通往西津渡口重要通道

并不断在既有的位置上叠加自己的文化


图片


站在考古坑前一眼望去

千年历史,赫然在目

自券门“层峦耸翠”到“同登觉路”

一段长约77米

百步之遥的街道两侧

文脉清晰、传承有序

构成了西津渡街区历史文化核心展示区






闲田骚客


《闲田骚客》

纪念苏东坡与蒜山的一段历史情缘

位于云台山南麓

京畿路红卍字会西侧


图片


苏东坡一生多次来镇江游赏

其与西津渡及蒜山有关的七首诗中

多次提到隐居蒜山之意

当时苏轼曾经向元长老借地

后有许遵同意借居蒜山

但是不知当时究竟借居蒜山何处


图片


西津渡公司于2013年

在云台山南峰东山坡修建“东坡岭”

设有东坡石像

并按苏东坡诗意建“闲田居”茅屋

北侧碑刻长廊展示其作品石刻近百方

以告慰东坡在天之灵

纪念西津渡这一宝贵的文化传承






尚清看戏


西津渡尚清戏台

位于救生会北侧山崖下

原滤清器厂旧址内

2010年,结合西津渡文化创意产业园改造

挖300m²小水池

临水靠崖筑二层传统戏楼,

作为演出传统戏剧的舞台,取名“尚清”


图片


从尚清戏台仰望云台山北麓

救生会、观音洞、云台阁等建筑

层层叠叠,龙鳞翻卷

直上云霄,场面十分壮阔

古建筑传神韵味和戏台戏曲的旋律

戏台下水池碧波、锦鲤红莲交相辉映

成为西津渡的一处不可或缺的景点


图片


西津渡是历史大舞台

上演了许许多多历史大戏

西津渡尚清戏台上演的戏剧曲艺

为游客观众提供免费娱乐

也传播了津渡文化






雅苑香雪


西津渡原小码头街小学改造的中式园林景观

现在也作为旅店使用


图片


雅苑位于利群巷西侧

由三友堂、集雅斋

流丹阁三栋楼及小花园组成

园中栽植雪松、各种竹枝和腊梅、春梅

连廊水池边有一半亭,名“香雪亭”


图片


小桥流水,湖石连绵

锦鲤戏莲,景色别致

冬暮春初,站在香雪亭前

看梅花雪花共舞,素香清雅

翠竹苍松轻扬,碧玉妆成

别有一番情愫






玉山留春


玉山,在西津渡超岸寺旁

旧时与金山、银山(今云台山)并称

历史上玉山较大,可能是蒜山的西界

后逐渐坍塌江中

山上曾经有许多历史建筑

如“水府殿、观音大士殿

下有避风馆、藏经阁、滨江有钓鳌亭

现仅为六、七米高的低矮石丘


图片


玉山上多楝树,一棵棵秀逸俊朗

谷雨时节,楝花盛开

满山香气,别具一格


图片


山的西边有小楼——留春阁

东边是枯山水广场

北边是长江

那时火车直接开到江边

迎送来去的客人

南边紧邻超岸寺

寺庙的下面是一座始于明代的码头






津渡流光


西津渡美丽夜色

像一幅五彩缤纷的大写意水墨丹青

每年元宵灯会和大型主题活动形成的阑珊夜色

是一处只有在夜晚欣赏的城市壮观景色


图片
图片


山体部分包括云台阁的灯光亮化的主题是“五彩云台”

山坡上以不断变幻的彩虹灯光渲染气氛

烘托在紫色夜幕下山顶玲珑剔透的云台阁


图片


街区亮化主题是“水墨西津”

连续的淡黄灯线沿着屋檐瓦头

蜿蜒伸展、丝丝缕缕

构成许多多平行或交织的光线网络

凸显津渡夜色的神秘和安逸






云台胜境


2010年西津渡公司于云台山顶建设云台阁

一座宋元风格仿古建筑

由著名古建设计专家杜顺宝教授设计

总建筑面积1800㎡,高(宝顶)32m

楼阁主体明三暗四层

云台阁内设置镇江城市(池)建设发展简史

以铜雕、木刻、石刻、影雕、瓷板画、扬州漆画等艺术形式

展示自孙吴铁瓮城以来镇江历代的城市发展轮廓


图片


主阁左右分别以曲廊连接萧爽轩和飞花亭

阁、轩、亭共同构成一组轮廓跌宕多变的建筑群

飞檐斗拱、凹曲翘弯、步步回廊

层层环绕、开敞通透、端庄华美

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优美地镶嵌在城市山林之中


图片


登顶四望

一水成湖、四山环碧

西津古渡入画廊

古京江已经化身为金山湖

金、焦、北固、云台四山拱卫

共同构成金山湖大景观

西望润扬大桥飞架南北

东南望城市山林

一派壮美风光

图片
图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西津渡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