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西津 > 街区介绍 >

揭秘西津 | 慈航普渡观音洞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3-12-17 浏览次数165 次

慈航普渡观音洞
揭秘背后的故事


古代人视渡江为艰险之事,时刻有性命之忧,因而渡江北上者临行前要向神灵祈祷许愿以求平安,而渡江南来者亦向神灵拜谢“慈航”之恩。日常生活中,每逢香期,观音洞人如潮涌、络绎不绝。后由于战火连绵,屡废屡兴,现建筑为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建。清同治元年(1862)立“重修观音洞”碑记,可惜字迹漫漶,难以辨认。南侧门额上刻有清代侨寓镇江的宜兴籍学者陈任暘所书隶书“观音洞” 。

图片图片


《光绪丹徒县志》记载,“普陀寺,在西津渡江口,唐时建。”相传,晚唐时,西津渡有一位巡防士兵是浙江定海人,他回家探亲时听家人讲述了许多南海普陀山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故事。他想:蒜山渡口,津横蒜石,环若列屏,白如莲花,这里终日银涛滚滚,岸边金沙堆积,多么像美丽迷人的家乡普陀山啊!如果在这里建一座普陀寺,该多好啊!他再一次回乡探亲时,特地请雕工仿照普陀禅院观音大士像雕刻。弥月成像,并用船装运到西津渡供奉在渡口庙中。从此,渡口的老百姓常说看到一位白衣观音升腾飞舞,应化说法,救苦救难。因此,蒜山又称北普陀


图片

关于“普陀岩”的记载,最早出现于《乾隆镇江府志·卷二十·寺观》:“在城西外昭关之南。宋延佑间,邑人钟仁卿建。明成化间,裔孙钟溥重建。胡佑记。国朝钟兄升同僧海潮重葺”。又《光绪丹徒县志·卷六·舆地志·寺观》记载观音庵:“旧志七今增二。……三、在银山下,又,银山普陀岩下观音洞。宋时建,今复兴”。


图片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

观音洞始建于于宋代延佑年间。考之宋志,宋朝有景佑、皇佑、元佑、淳佑、德佑等诸年号,惟没有“延佑”年号,估计记载有误,或为前述诸年号其一。锺氏于普陀岩建寺建寺并续修,传承宋元明清四朝;明代成化年间,其裔孙锺溥重修,胡佑为之作记;清代,锺允升同僧人海潮重葺。

图片

普陀山南海观音像

西津渡江阔浪险,过江旅客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平安渡江,从唐代起,先后在此建有众多寺观教堂

如今观音洞仍在,而玉皇殿、天后宫、云台仙院等许多寺观却已毁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军战火,后世无法再去瞻仰。

图片

镇江蒜山

图片

观音洞一条街石碑

让我们珍惜这些在岁月长河中坚守下来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愿我们能更好地行至彼岸

参考来源:《西津渡观音文化探源》、更镇江、《中国古渡博物馆西津渡》